讀懂別人的關心

「吳明師母的異想世界」專欄:第三十七想
作者
尹隱

在教會婆婆媽媽的眼中,我是個年輕師母。年輕師母常會遇到眾媽媽們時不時的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談、相夫教子經等等傳授給你。


好幾年前,老大還在強褓中,禮拜天去教會最讓我感到辛苦的時刻,不是弟兄姊妹迎上來哭著說他們遇見了什麼難題,也不是教會今天有重要的同工沒來,服事即將開天窗,而是眾婆婆、媽媽、叔叔、伯伯、爺爺、奶奶們圍過來,用檢視的眼光盯著我們的寶寶。


如果那天寶寶頭上撞一個包,那我就會一直被問「怎麼了」,於是我就需要一直跟所有圍過來的人把故事始末講一遍,把我們怎麼後續處置的也講一遍,他們才能放心離開。如果那天寶寶沒事,他們就會開始說「這樣會不會穿太多」「怎麼沒給他帶帽子」「怎麼內衣不是棉的」......面對諸如此類的提問,讓我越來越害怕跟那些比我年長的弟兄姊妹,敞開自己,分享我生活中所面對的難題。因為只要稍微分享一下我遇見的小難題,我就會開始聽到大量的人生大道理。有時候我甚至有一種感覺,好像離開信仰與聖經以外的話題,就是這些年長弟兄姊妹可以伸展拳腳的時候了。當下我所感受到的,不是善意的建議,而是一種「講到信仰,我們知道的可能沒你多,但講到生活…嘿嘿嘿…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!」那是一種,終於輪到我們教教你這個師母的時候了。


隨著自己的成長,我終於可以看到他們那些撈撈叨叨的背後,藏著的其實是一顆關心兒女的心。他們早已下意識的把你當成自己的兒子、媳婦、女兒、女婿了。我慢慢觀察才明白,他們對自己的孩子也不過就是如此。我們總說在主裡我們是一家人,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關心方式,其實就是他們對家人的關心方式。若他們不關心你,又何必花這麼多唇舌、費這麼多心思在你的家庭與人生上?


或許他們關心的言語我一時之間很難習慣,甚至有時候覺得他們的話聽了有些刺耳。但他們關心的心意與熱忱,卻令人感動。


曾經有一段時間我
很討厭跟自己的婆婆報告兩個孩子的近況,因為無論我講些什麼,她總會念我兩句:「大人做榜樣,小孩就會改善」、「要常為他們禱告,小孩自然會改變」。前者的答案我覺得刺耳,我跟你分享難處,你卻跑來怪我;後者的答案,我聽了總覺得這個道理我當然懂啊,我是在跟自己的親人分享難處,不代表我沒有禱告啊!


每次聽到我婆婆的這些回應,我就會跑到老公前面又跳又叫的說:「我再也不要跟媽講話了,總讓她有機可趁,跟我說一大堆大道理。」然後我老公就會語重心長的對我說:「你總是讀不懂別人的關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