漸進型佈道(一):概論

作者
夏忠堅牧師(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/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)。

一想到決志接受耶穌,我們心中的刻板印象就想到浪子回頭、掃羅在大馬色路上的歸正,好像決志歸主一定是放下屠刀、「立地」成基督徒。


有些人的悔改決志的確比較戲劇性,像保羅,像浪子。但也有一些人決志是在一段緩慢的過程中逐漸「靠攏」的。提摩太是什麼時候悔改接受耶穌的?聖經只記載說:「想到你(提摩太)心裏無偽之信,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,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裏的,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裏。」「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,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。」(提後1:5;3:15)提摩太是從小就明白聖經的,他的母親自小就帶領他,使無偽之信逐漸在他心中落實,而成為「門徒」、成為「在基督福音上作上帝執事」的領袖(徒16:1;帖前3:2)。


伯賽大的人是比較不容易接受福音的人,「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,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,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,哥拉汛哪,你有禍了,伯賽大阿,你有禍了,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,若行在推羅西頓,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。」(太11:20、21)在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,他們大概以為耶穌只要像在耶利哥一樣摸瞎子的眼睛,瞎子就能看見(太9:29、30;20:34)。但是,在這個心比較硬的地方,耶穌卻必須拉著瞎子的手,領他到村外,吐唾沫在他的瞎眼上,按手在他身上。即便耶穌做了這些之後,問他說你看見了什麼,他卻說,我看人,但好像是樹木。於是耶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,他定睛一看,樣樣都看得清楚了(可8:22-26)。顯然有些人經歷上帝的作為,是「逐漸」的。


亞蘭國也是常常與上帝的百姓為敵的,亞蘭的元帥乃縵,必須在約但河沐浴七次,才能得潔淨。這也是「逐漸」經歷上帝的另一佐證。


華人的文化也可算是相當敵擋福音的文化(單單祭祖文化一項,就已經如抵擋福音的銅牆鐵壁了)。我們觀察華人文化不難發現,要一個華人作決定,通常他會經過一定程度的「慎思明辨」、「深謀遠慮」、「事緩則圓」的思考過程。我們應該反省,為什麼向習於「深思熟慮」的華人佈道時,我們總期待對方能「立刻決志」,而不決志的我們甚至不「跟進」?我們應該思想的是,向華人佈道的策略,是不是也該把華人做決策的思考習慣也考慮進去


願主幫助我們,讓我們不再單單崇尚「頓悟」型的佈道策略,也開始重視「漸進式」的佈道策略,而使華人的宣教運動,能有更全面而平衡的發展。


繼續閱讀「漸進型佈道(二):傳統佈道決志模式的再思」

繼續閱讀「漸進型佈道(三):漸進型佈道的理念」

繼續閱讀「漸進型佈道(四):漸進型佈道的應用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