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)什麼樣的教會能被稱為基層教會

基層宣教專刊之四
作者
郭鳴琴編輯。MS修訂。

要衡量怎樣的教會才算是一個基層教會,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究竟誰有資格來衡量,又要用甚麼標準來衡量呢?宣教學家在這方面作了許多研究,我們不深究,只把一些結論直接臚列出來。

 

一、基層教會必定是一個以基層為主體的教會


在適切基層人士的教會裏,基層人士應該佔會眾的大多數,他們應是該教會的核心人物,而不是邊緣人物。在這樣的教會中,基層人士能夠覺得很自在舒服,因為在這個教會中,他們不致於格格不入,也不是來作客的,乃是主人,是領袖。

 

二、基層教會必定是一個認同自己是基層,擁有健全自我形象的教會


基層教會,應該是個承認自己就是個基層化的教會,他們不致於需要否認或遮掩自己的身份或光景,甚至引以為恥。在做決策時,一個真正的基層教會應該不必以其他社群組成與之不同的教會(差會或中上階層的教會)的意見為依歸,而能按自己的處境(基層對象的需要),以聖經的教訓為依歸;一個真正的基層教會不必常常將自己與其他教會作比較,而能按聖經與自己群體的價值觀及需要,去計劃如何將神的心意、職事及話語帶到基層群體中;一個真正的基層教會也不需要依賴別的教會來解決自己的問題(不是閉門造車的拒絕主內肢體間的幫助,而是不必依賴於這些幫助),就像一個成熟的個人,該教會能支取自己的資源、仰望神、並面對自己應有的屬靈責任。

 

三、基層教會必定是一個在同儕社群中能被認同與接納的教會


要判斷一個教會是否真的是一個基層教會,也可以從其他未信主基層群體的看法中加以了解。對於其他未信主的基層人士而言,參與這個教會的人,是不是他們同儕中那些願意跟隨耶穌的人(徒四13),還是只是同儕中那些羨慕中上層人士的生活,想藉著加入教會附庸風雅一下的人?


另外,對於那些未信主的基層人士而言,他們是否尊重這些參與教會的同儕(徒二47,五13),還是對他們而言,這些同儕加入教會,反而使他們與基層身分格格不入?


其次要考慮的,就是這個教會在基層社群中能否有「福音的」影響力?這個教會對於那些未信主的基層人士而言,是一個引領他們認識耶穌的教會?還是只是引領他們能和一些有財有勢的「非基層人士」搭上一些關係的機會?


最後要考慮的是,這個教會能否回應基層群體所面對的困難與需要,能否成為一個「自己人關心自己事」的教會
?還是,這個教會在其他基層人士的眼中,只是個被另一個階層收買,喜歡替另一個階層說話,只顧著外來群體利益的社團呢?

 

四、基層教會必定是一個回歸神起初心意的教會


神設立教會在地上,為的是要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開,叫眾人明白。神要我們宣揚祂是「道成肉身」的一位。倘若教會為著依從傳統、忠於差會,而叫教會文化變得洋裏洋氣,那我們所傳頌的信息可能還意外的包含了
「神是外國人的神」,(這個宗教想要告訴我們)「外國文化比較優越,我的本土文化需要『悔改』」,「神對中國人比較沒有興趣」、「儀式比意義重要」......。一個合神心意的教會,應該傳達的,是神最起初要教會所傳達的信息。


如何判斷一個教會在社會大眾中所傳達的信息,是否有回歸神對教會起初的心意呢?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衡量:

 

1. 這個教會能幫助大眾以他們的認知方式,認識聖經真理。


即便我們所傳講的內容沒有問題,但我們是否有考慮聽講的人會聽成什麼呢?神既設立教會在當地,教會就必須看重當地的文化語彙與認知體系。我們要時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:「一個基層會怎麼理解我所做的事?」


比如,當我們教導人說:「禱告是對神親切自然的說話。」這是沒錯的。但當一個基層聽到我們自然而不做作的禱告時,他可能會聽到我們大量的使用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宗教詞令、聖經金句,此時他們難免會對「禱告是什麼」,產生另一番的認知。可能他們會開始認為,禱告這件事情,應該讓那些「有學問、熟聖經、能出口成章」的人來做,會比較好。


一個基層化的教會,一定要是一個能叫未信主的基層人士覺得基督教還挺不錯的,挺適合他們的,還挺能回應他們的需要的。

 

2.這個教會能幫助大眾以他們所能理解的方式,活出有影響力的基督徒生活。


初代教會信徒若用彼此洗腳來表達愛與謙卑,今日教會或許可以為對方捉跳蚤,這同樣能叫大眾明白基督的愛;初代教會在廣場、街市傳福音,今日教會可以在公園、商場傳福音;聖經形容初代教會「擾亂天下」(徒十七6),那麼今日教會就不能讓人覺得,基督信仰只是個無關痛癢的事。


一個基層教會,在基層的社群中,一定能活出影響力,他們是基層的鹽、光、祭司、先知、信仰的推動者與催化劑。

 

3. 這個教會能夠接納、尊重並利用當地文化


一個回歸神起初心意的教會,不會盲目地承襲母會的模式,而能按照自己會眾的文化,來選擇合宜的方式。無論是領袖的教育程度、產生下一代領袖的方法、教會組織、聚會時間、敬拜方式、禮儀、音樂類別、建築裝潢、教導方式、神學、好會友的榜樣、宣教方式、慈惠工作等等,都應該適切的依照當地本土文化的特質運作,成為一個本土化的基層教會,而不是一個外來文化的殖民教會(或植堂教會)。


五、基層教會必定是對大公教會有所貢獻的一分子


無論是什麼樣的教會,只要那是一個成熟的教會,他就不會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,單顧自己的事的教會;一個成熟的基層教會,不會只顧基層的事,也會是一個捨己ㄘ教會,一個在大公教會中,擔負起宣教責任的教會。因為這個教會與其他教會族群與文化都有所不同,因此基層教會也能叫大公教會對神的工作與心意,產生更深更廣的認識。基層教會必定能從其獨特的角度,闡明神某一方面的特質。她表現出的應該是「基督徒生活」的不同版本。基層教會,不該是一個閉鎖的教會,而是對全體教會都能夠貢獻一己之力的教會。


簡單的說,一個基層教會是全體大公教會中的一員,不是一個孤單而另立旁枝的教會,但她在全體大公教會中與其他被設立的教會不盡相同,因為那是一個因基層而存在、為基層而存在、由基層所組成、接納基層文化、並以基層的方式來為主做光做鹽的教會。

 

◎本文摘錄整理自《適合勞苦大眾的教會》;「何謂適切基層的教會」,講員:劉達芳;頁83-91;1992年9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