織個帳篷好下網

作者
夏忠堅牧師(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/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)、夏昊霝牧師合著。

下網


講到「下網」,我們很容易會想到耶穌那幾個曾經當過專業漁夫的門徒。他們曾經整夜下網捕魚卻一無所獲,結果耶穌要他們再把船開出去,回到水深之處再下一次網,這次門徒竟然獲得大豐收。耶穌利用得魚的經驗,告訴他的門徒說:「從今以後,你要得人了」。

 

 

那麼,下網跟織帳篷有什麼關係呢?

 

 

織帳篷

 

 

「織帳棚」的典故,來自保羅在哥林多,一邊織帳棚一邊傳道的事蹟。因此我們常用「織帳棚傳道」來稱呼那些由於教會無法供應其生活所需,而必須帶職事奉的傳道人。不過,「織帳篷」這個詞的意義,到了近代卻開始有了一些改變。

 

 

至今仍有許多地方禁止傳福音也拒絕宣教士入境,這些大都是回教或無神論的共產國家,,但這些國家卻非常歡迎專業人士能進到他們的國家工作,為他們帶來技術與進步。因此許多宣教士就以專業人士的身分受聘,並進入這些國家中帶職宣教。在工作中他們自然會接觸到當地人士,並找到適合傳福音的契機。這樣的宣教士,我們稱之為「織帳棚宣教士」。對他們而言,「織帳篷」為的不是在傳道之餘求溫飽,而是完成傳福音使命的最佳策略。

 

 

同樣的,有越來越多被裝備並被按立的傳道人或牧師,選擇「織帳篷」。他們蒙召、獻身、也受差遣,但他們卻在自己原來的專業中,尋求任職的機會。之所以繼續「織帳篷」,為的不是過更好的物質生活,而是那「織帳篷」的地方,就是所託付他們去得人如魚的水深之處。在職場中,他們更容易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需要福音的人,甚至更容易找到傳福音、帶領門徒、建立教會的機會。這樣事奉的傳道人,我們稱之為「雙職傳道」。

 

 


攝影:黃楓皓

 

水深之處

 

 

你或許也想傳福音,但覺得自己沒有受過足夠的訓練,沒有獻身的感動,也沒有被按立成為傳道人。或許,有了合宜的訓練、經驗、身分、工具,可以幫助你為主贏得更多的人,但為主得人,其實與身分、訓練、經驗、工具沒有必然關係。

 

 

那天,有合宜訓練、經驗、身分,還有各樣工具的專業漁夫,垂頭喪氣的帶船靠岸,並沒有撈到魚。不過,人生泰半日子與木屑、釘子、鋸子為伍的木匠兒子耶穌,卻告訴漁夫去哪撈魚可以滿載而歸。

 

 

綜觀門徒第二次撈得滿載而歸的原因,其實與他們所受的訓練、所擁有的經驗與身分,或者所使用的工具無關。使他們滿載而歸的真正關鍵有二:

 

 

一、他們得著了耶穌的指引;

 

二、他們去了耶穌要他們去的地方。

 

 

這就是為什麼雙職傳道與織帳篷宣教士要繼續「織帳篷」的原因,因為那裏正是耶穌要他們去得人的水深之處。

 

 

織個帳篷好下網

 

 

傳福音,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。但神未必會在你的一生中,呼召你獻身全職事奉,領你進入神學院受完整而有系統的裝備。不過,那並不代表你不能傳福音。

 

 

或許,你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固定上教會,天天穩定上班工作的普通人,但請別忘記,你織帳篷的職場,卻是許多獻身事奉主的宣教士與傳道人眼中的「水深之處」。那裡正有許許多多的人,等著你為主贏得他們。

 

 

或許你曾經試著在你身邊補個魚看看,卻什麼也沒撈到,只換來疲乏困倦。但既然你已經在水深之處,已經到了耶穌要你去的地方,那麼再下一次網吧!

 

 

記得,邀請耶穌到你的船上,與你同行給你指引。然後,下網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