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簡開會

作者
夏忠堅牧師(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/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)

Bookmark and Share

教會會議之多,實非教外人士所能想像,難怪教牧同工常開玩笑說,我們的工作是牧「會」,會議的會。

 

其實,會議過多常常是工作缺乏效率、溝通不良、領導不明確所導致的症狀,因此,教會不能不重視「有開不完的會」這個問題。

 

要如何才能減少會議、簡化會議、加強議事效率?以下幾項建議供您參考。


 

一、不開不必要開的會

 

通常開會常有四方面的目的:1. 告知;2. 協調;3. 集思廣益;4. 共同決策。事實上,除了「共同決策」是比較需要透過會議來達成的之外,其他的目的,大半都可以用別的方式來執行或解決。

 

譬如,要告知每位執事,教會本月的財務收支情況。只要把教會的月收支表寄給每位執事即可,下方記得附註「有意見或諮詢者,請以電話和牧師洽詢」,這樣處理通常就足夠了,何必專為此而召開會議?又如:某班主日學和某團契在教室使用上有時間的衝突,這也不用召開教育部和團契部的聯席會議,只要有處理方案,個別和該班老師及該團契輔導用電話洽談解決即可;再譬如:要召開執事會,以集思廣益討論全教會夏令會的地點。其實,只要發簡單問卷,請各執事按優先次序提出三個地點,收回問卷統計結果就可以決定地點,何必一定要開會?

 

所以,每次發出開會召集書前,我們都應該先問:「這是絕對必要開的會嗎?」


 

二、直接委派和授權,並欣賞結果

 

教會所以常有「開不完的會議」,最主要的原因常常是委派和授權不足。

 

教會要全面粉刷,會堂、教室要漆什麼顏色?需要執事會開會決定,而且討論了一個鐘頭還沒有結論。要不要買投影機?要買什麼廠牌的投影機?也要執事會開會決定,為了討論投影機,又花了一個鐘頭。教會真會自找罪受!

 

其實在各部門訂定年度計劃、年度預算的時候,就應該同時授與部門足夠的授權,去直接執行他們的計畫,而不必又要重新開會。對於跨部門、或年度計劃外的簡單事工,也可以授權某位同工或某部門直接執行。

 

對於教會主任牧師的授權,更是要明確而且足夠。如果教會的每項事工都要透過開會決定、共同決策,其結果可能會是沒有人敢負責。那麼,教會就會像一部一直踩著煞車的汽車,油門再怎麼加也是枉然。


懼怕授權,往往是因為擔心執行者執行的結果會不如預期中完美。但其實沒有人是完美的,而完全的神竟總是願意讓不完美的人與他同工。既然神願意將祂自己的教會,交在我們這些不完美的人手中管理,我們是否也應該盡可能的充分授權,讓執行者能有充分的空間來執行?結果未必總能盡如人意,就好像我們做出來的完美決議也未必總能盡如神意。但既然上帝能授權給我們,我們又何必懼怕授權給我們所選定,來擔負責任的同工,甚至牧師呢?與其擔心,不如鼓勵,並學習欣賞那不夠完美的結果吧!就像我們百般不配,神卻依然使用我們、欣賞我們一樣。

 

 

三、用其他方式取代聚集開會

 

將與會者召聚在一起開會,並不是唯一的開會方式,對於簡單的協調、集思、決策,其實可以透過「紙上會議」來進行,只要設計適當的表格,將開會所需討論的人、事、時地、物都預先在表格中留下可填寫的空位,大家就可以透過文字,直接把意見寫出,收集彙整後,就可達到開會的果效。台灣某教會甚至因而要求教會執事必須購置家用傳真機,以方便經常進行紙上會議,減少開會次數。

 

如果設備得以配合,也可以約定時間進行「電話會議」。此外,新開展的電腦BBS系統、全球資訊網路(WWW)、電子郵件等等,也可以方便大家在「不開會」的狀況之下,進行討論」,甚至可以透過視訊會議,讓大家在電腦上作多人即時對談。科技日新月異,長執教牧也該跟上時代,以節省彼此的時間,更增進效能。


 

四、改進會議效率

 

教會的會議常常變成「漫談」,甚至變為「領袖團契」時間;開會中偏離主題、意見表達含混不清、各持己見相持不下......。這些現象實在常見,以致於教會會議常常開不完。

 

為了使開會更有效率,教會可以採取如下行動:


1. 訓練會議主持技巧

 

召集必須常主持會議的同工(各團契主席、各部門負責、牧師、師母),為他們舉辦主持會議的技巧訓練,內容包括:如何控制會議時間、如何處理會議衝突、如何使議事流暢、如何組合議題重點、如何裁決、如何傾聽與表達、如何達成雙贏的協調.....等。(訓練課程中,不應只有單方面的演講授課,還應注重實際的操練。)

 

2. 舉辦溝通技巧訓練

 

召集必須常出席會議的同工(執事、委員、同工等),為他們舉辦溝通技巧訓練。內容包括:如何快快的聽、如何慢慢的(又有系統的)說、如何協商.....等。(訓練應偏重實際的操練,勝過理論的傳述。)

 

3. 完整的會前預備

 

每次會議的通知上,應附開會議程及議案說明。這樣才能幫助與會者,事先做好思考。若討論的議案較複雜,則必須預備相關的數據、成功或失敗的案例、效益評估、代價或預算、計劃、時間表、替代方案、損益分析……等等資料。正確而完備的資訊,才能幫助與會者正確而有效率的思考與做決策。

 

4. 有效的會後跟進

 

會而不議、議而不決、決而不行,常是教會會議的通病。因此,決定之後,就有效執行,是改善會議的重要方法。會議之後不但要有正式的會議記錄,而且必須將會議記錄轉為會議行動管制表,管制表中著名什麼工作由誰主則,並預計在什麼時候完成,需要哪些資源……。以便議決事項能有效的被加以執行,以免教會因為決議的事情執行不力,又要再開一次會。

 

 

五、邀請聖靈參與開會

 

初代教會為割禮問題而召開耶路撒冷大會,經辯論多時,使徒彼得陳述主要意見後,眾人默默無聲,聽巴拿巴、保羅見證上帝在外邦人中的作為,最後雅各起來作了結論(徒15:6-21)。顯然在其開會過程中,他們感受到了聖靈在會議中的引導,於是在最後會議的決議文告上,他們說:「聖靈和我們,定意...」(徒15:28

 

安提阿教會的差傳決策,更是因為聖靈主動說:「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,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」(徒13:2),因而形成決議。

 

因此,聖靈參與會議中,是會議能否有效率的關鍵。通常,教會開會時都會請一位出席者作開會禱告。其實,我們所需要的是「一段長時間」的開會禱告。在長時間的開會禱告中,為每一件議案禱告,聖靈常常在禱告中,給我們感動,向我們說話,其結果是,開會討論的時間變短,因為聖靈已經感動了,所以大家意見就容易一致。而聖靈參與的決議,其執行的果效,必然顯著,因為神必自己為祂心意的成就開路。

 

這也是聖經中選取教會長執的條件,往往不是教會中比較「懂事」的賢達,而是有才幹「滿有聖靈」的屬靈人。原因很簡單,基督的身體在所有決議的過程中,豈能沒有神的靈主導其中?

 

 

以上五項行動,如果還不能使教會的會議精簡,那麼最後一個方法就是:

 

只好請大家再多「開」幾次「會」,一起來討論,究竟要如何才能「精簡開會」了!